•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查看作者
  • 外媒:它在中国难觅踪迹

    阿联酋《国家报》8月24日文章,原题:儒艮被宣布在中国功能性灭绝,这为保护工作“敲响警钟”。


    在中国,儒艮(如图)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研究人员认为这为保护这种温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国际行动“敲响警钟”。


    外媒:它在中国难觅踪迹


    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开展的研究认为,捕捞、船舶撞击再加上人类活动引发的栖息地丧失等因素导致儒艮数量下降,而且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逐渐减少。在包括阿联酋在内的30多个国家都发现了这种生物,由于习惯吃海草,它们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海牛”。

    人们通常在沿海水域发现儒艮的踪迹,如今它们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上述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来就不再有儒艮在中国出没的记录。“我们的新研究显示有关有力证据,表明该地区失去了另一种在中国独具魅力的水生哺乳动物物种,”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的该报告的作者之一、伦敦动物学会动物研究所教授特维说,“它们的消失不仅将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连锁反应,还敲响警钟,提醒人们,在制定出有效保护行动前,灭绝就有可能发生。”

    该研究的作者们表示,他们将乐见任何表明儒艮仍存在于中国的证据,但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大陆水域已知的儒艮栖息地内,近来再没有发现任何表明它们仍存活的证据。儒艮受到其海草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威胁,这通常由沿海开发或水污染所导致。如果因无法进食足够多的海草而忍饥挨饿,儒艮就无法正常繁殖。

    它们还面临着被渔网缠住的风险。阿布扎比大约有3000头儒艮,这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大儒艮种群。其中大多数存在于距离阿联酋首都以西约160公里的马拉瓦生物圈海洋保护区。

    阿布扎比环境署2020年的研究显示,阿联酋2019年出台的渔网禁令已将儒艮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这种哺乳动物不能在水下呼吸,因此必须每隔几分钟就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如此一来,它们一旦被渔网缠住就会很快死亡。在出台这些监管规定前,儒艮死亡率逐渐上升,并在此前一个季度达到创纪录新高。大部分都是在被渔网困住后溺亡。

    外媒:它在中国难觅踪迹


    丁雨晴 译

    外媒:它在中国难觅踪迹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外媒:它在中国难觅踪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

  • 3
  • 0
  • 0
  • 100
  • 柠檬◆白纸◆许斤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聊天
    关注 92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模式切换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