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鹰击-2022”的中泰空军联合训练于14日在泰国空军乌隆基地拉开帷幕,这是中泰两国空军第五次开展联合训练。军事专家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两国空军的联合训练是常态化进行,未来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有利于增进两国空军互信和友谊。
空军专家傅前哨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泰空军开展的“鹰击”系列训练将加强中泰两国空军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可以在战法和武器装备的使用方面做深度交流。“从中泰参演的机种类型来看,双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对等的,都包括了战斗机、对地攻击机和预警机”。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双方存在明显不同。首先,中方出动的歼-10C是中型战斗机,泰国的“鹰狮”是轻型战斗机,两者大小不同,在性能上有所差异。其次,泰国没有专门的对地打击飞机,使用“阿尔法”攻击教练机来代替,这对于国土面积不大的泰国而言是合适的。相比较而言,中国派出的歼轰-7A是远程战斗轰炸机,无论是载弹量、作战半径还是携带的武器,两者水平都非常不同。 第三,中国此次派出空警-500预警机参演,性能上毫无疑问强于泰国空军的萨博-340预警机。
傅前哨认为,双方在训练中可能会组成一个混编编队来开展演训活动,因此可以关注在对地突击的课目训练中,双方飞机如何开展协同配合作战。双方会根据参演机型的特点,针对不同目标进行分类打击。同时,双方也可能展开模拟对抗课目的演练,在预警机的指挥控制下,双方组成编队进行对抗。
傅前哨表示,中国和泰国演习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泰国空军的战法、训法是西方体制,中泰空军联合训练有利于中国空军了解西方体制的训练方式以及武器装备,而中国参演的无论是战斗轰炸机还是战斗机、预警机,性能上都要强于泰国同行,泰国空军在演训中也可以深层次了解中国战机的性能。其中歼轰-7A首次参加中泰联合训练,在演训中,泰国空军可以近距离充分感受到该型远程战斗轰炸机的性能。考虑到泰国还没有远程轰炸机,这为未来中泰航空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中泰之间举行常态化的联合训练有利于提高双方的作战能力,也有利于双方联合维护海上权益和交通安全,对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军加强互信都是有好处的。傅前哨认为,“虽然两国空军联合训练受疫情影响曾出现暂停,但相信这种联合训练一定是常态化的,并且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大。两军的交流不仅仅是空军,陆军、海军在未来都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交流。”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